清除违法“隐秘角落”,保障百姓医药安全-尊龙凯时平台入口
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在网上蔓延,不但让消费者花了钱还贻误病情,而且,用谐音字代替“特效”“根治”等禁用词还破坏了监管秩序、增加了对消费者的误导,同时,也可能折损公众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的信心。
“包治百病”“一个疗程到位”“××传人医术高明”“成功率99%以上”……据6月30日《法治日报》报道,一些电商平台医药专区及社交平台上频现“神药”广告,从减肥到调节免疫力、从缓解疲劳到改善睡眠,包罗万象。一些商家夸大治疗效果,甚至不乏虚假宣传,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听信此类宣传后纷纷购买所谓的“神药”,轻则损失钱财,重则耽误治疗。医药类电商直播、短视频已经成为食品药品涉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灾区。前不久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,2023年,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违法案件9572件,罚没1.25亿元。
有人将部分保健食品、药品冠以“包治百病”的“神药”名头进行兜售,公众对此并不陌生,今天,有人将这种生意转移到了电商直播平台、社交平台上。对这类让人“花了钱、遭了罪、病更重”的涉医药宣传类电商违法行为,必须给予打击。
从平台角度看,入驻审核、日常管理、投诉响应机制等存在薄弱环节。一方面,因入驻者、商品数量大,交易多,平台依赖算法审查而人工审核滞后,难免出现遗漏;另一方面,“罚酒三杯,壮敌军威”,一些平台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,处理投诉流于形式,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法分子。从监管角度看,相关违法主体多且分散,网络行为又绕不开跨区域跨行业的特征,而各地监管执法基本遵循属地管理和“不告不究”原则,日常监管执法难以形成合力和震慑。从公众角度看,“万一有用呢”的侥幸心态是主要原因,这与个人科学素养、信息茧房等因素相关。
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在网上蔓延,不但让消费者花了钱还贻误病情,而且,用谐音字代替“特效”“根治”等禁用词还破坏了监管秩序、增加了对消费者的误导,同时,也可能折损公众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的信心。
一年查处近万件“神药”广告,或许只是冰山一角。整治此类乱象等不得、慢不得。当务之急是加强对互联网领域涉医药类宣传营销行为的源头治理,平台要在商家或主播的准入、内容发布、日常巡检等方面完善技术监测手段,争取事半功倍的管理效能,阻断“萝卜快了不洗泥”的惯性;各地监管部门要拥抱互联网思维,突破线下执法难以适配线上乱象的困境,让跨地区、跨部门的线上联席治理成为监管常态。
为此,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专项通知,部署开展打击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铁拳行动,明确对违法广告主、经营者、发布者增大打击力度;今年4月至11月,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,严惩借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保健食品广告,严厉整治未经审核发布相关广告等违法行为。
从长远看,保障医药安全,清除违法“隐秘角落”,要从责任前置的视角,针对包括医药类广告在内的特殊产品及服务的宣传营销活动,建立健全能追溯责任的约束机制;要完善互联网生态,建立起千行百业在网络世界的行为准则,并形成共识和公约,让不法行为在网络环境中失去生存空间。好比生态鱼缸,只有“养水”工作到位、循环系统完善,水中杂质才会越来越少,进而达到水清鱼靓的效果。
互联网时代,某些线下违法行为披上互联网外衣继续坑蒙拐骗,这给监管提出新的挑战。期待监管释放更大效能,引导更多行业在搭上互联网顺风车时走合法经营的光明大道。(吴迪)
- 2024-07-02委内瑞拉总统宣布与美国政府恢复对话
- 2024-07-022024年暑运拉开帷幕
- 2024-07-02谁家警察?“魔鬼城”里挖窑洞,一守20多年
- 2024-07-02多地景区宣布免预约 获赞“双赢”